第六章 趙構秦檜耍陰謀收兵權
關燈
小
中
大
“國家不得了也,官家又不修德。”
岳飛如是說。
國家當斷不斷,縱敵玩寇,使本在羅網中的金軍逃脫。這本是最卑劣的將軍們鞏固自身地位才使用的下三爛招數,可一個國家居然用了。它是想應付誰,想要挾誰,想毀滅誰?!
國家公然做這樣的事,前途何在,如何得了?
至於修德。
一個人總要有一顆真摯、理智、光明的本心,才會做出光明、理智的事來。看趙構前半生的所作所為,之所以倒行逆施莫名其妙,都是因為他的心術不正。
修德是很重要的。
世人的眼睛是亮的,清楚岳飛說的是不是實話,是不是對的。
這句話只是開端,淮西之戰剛剛結束,各個細節都在眼前,岳飛憤懣難當,說了第二句、第三句話。他轉向張憲說:
“張太尉,我看像張家軍那樣的兵馬,你只消帶領一萬人去,就可以把他們蹉踏了。”
又轉向董先說:
“董太尉,像韓家軍那樣的兵馬,我看你不消帶一萬人去,就可以把他們蹉踏了。”
這兩句話在正常狀態下看來,是很不合適的,會引起中國人第一時間的反感。為什麽呢?不外乎“做人”的道理。
做人要時刻謙卑、時刻低調。柔弱既然勝剛強,那麽即使事實真的是那樣,也不能直說!哪怕張俊、韓世忠真的退化到那種地步,你岳飛也不能這樣公開評判攻擊,惡化同志關系。
可他說的是不是實話呢?張俊拋開不論,這人是什麽貨色,歷史清楚,包括他自己都很清楚。至於韓世忠,黃天蕩時的韓世忠到哪兒去了?以幾千兵馬截擊十萬金軍,置生死於度外、置利害官爵金銀於度外,什麽都不在乎,只要歸還二帝、歸還河山的韓世忠到哪兒去了?
應該說,他才是第一個提出還我河山的人。可是,現在這人怎麽了?只是截斷退路而已,就直接撤退了。他本來應該不管張俊怎樣,不管臨安怎樣,率水軍截斷淮河,以一部之力斷金軍退路,讓這場戰鬥不得不打起來!
時間在變,一切都在變。唯一沒變的岳飛在失望之餘難免口出怨言。這一次,論道理他沒有任何錯誤。而在另外一些層面上,他卻錯得很幼稚。
如此三句話說完,淮西之戰才算真正結束。剩下的就是老節目,去臨安述職,說一下在這次工作中各自的表現。
張俊是最積極的,他沒等趙構下詔書集合,就先寫了份奏章。裏面大篇幅展示了柘臯之戰的勝利,突出了楊沂中勇於首戰的英勇,以及他個人臨危不亂反敗為勝的指揮藝術,最後指責了劉锜的作戰不力。如此會戰,被寄予厚望的精銳之師居然不見作為。
不作為,是重罪!
這之後,張俊單獨用一章詳細論述了岳飛的問題。岳飛行動遲緩,久久不上戰場,耽誤了一次又一次的殲敵良機。甚至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,也不見近在咫尺的他伸出援手。
為什麽會這樣?為什麽除遠在川陜的吳家軍之外,全體戰將都已蒞臨戰場,參與此戰,唯獨岳飛坐視生死,置國家利益於不顧?
這不是單純的表面現象,聯系此前岳飛一貫的好戰表現,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。為國家利益出發,一定要謹慎對待,認真研究。
什麽叫倒打一耙?而這只是張俊表演的開始。他長年泡在臨安城裏,和皇帝、首相近距離接觸。一個龐大的計劃在這幾個人心裏生成,而張俊是重要的棋子,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。
三大將應召入朝述職,張俊輕車熟路,最先到達,其實也可以說他從淮西戰場下來之後直接就回臨安了。第二個是楚州方面的韓世忠,他的距離相對近一些。
韓、張入朝,臨安震動。從規格上講,這本是一次例行的述職會議而已,是某次重大國事過後,皇帝、宰執、大將們的一次碰頭會,總結一下經驗教訓罷了,有什麽大不了的?
細心的人會發現,已經發展壯大到不講理、不認錯、不辭職等地步的秦首相居然一反常態,又變回到從前那個“甜蜜的秦檜”了。
秦檜連日設大宴款待韓世忠、張俊,與之親切交談,內容涉及軍事、政治、家庭、生活等方方面面,時不時地還說起岳飛。
他與你們三大將最近有過什麽交流嗎?
這讓韓世忠深深地不解,讓張俊表面上迷惑。張俊當然知道秦檜這麽反常是為了什麽,他們私下裏制訂了一個大計劃,要一舉剝奪所有大將的軍權。這樣做的風險可想而知。此時此刻,南宋三大將的勢力要遠超晚唐時期那些割據的藩鎮,如果計劃暴露,三人串通謀反,臨安小朝廷毫無反抗能力,會被瞬間推翻。
於是乎,奪權在理論上的第一步是保密。只有把三大將都聚攏到臨安城裏,才有可能實施下面的計劃。可要是真的這樣做的話,仍然會魚死網破。
因為沒人會坐等失去一切。要讓對方接受安樂死,首先就要讓對方失去反抗的能力。秦檜以一個頂級陰謀家的身份,準確地看出了最關鍵的問題——分化三大將內部。
他許諾張俊,只要協助朝廷收回兵權,那麽從此以後,張俊將總攬南宋軍事。這一提議由秦檜提出,被趙構默許。張俊仔細衡量,發現這完全是為他量身定造的。登上軍權之巔,踩倒韓世忠、岳飛,還有比這更讓人享受的事嗎?
他沒有理由不答應。
這之後,趙構才宣召三大將入朝述職。張俊來了,韓世忠不明真相地來了,可岳飛還沒到。這讓秦檜心驚肉跳。岳飛是南宋軍力之冠,他一人足以壓倒全國,他沒來,真的是鄂州相對較遠嗎?還是暗中知道了什麽,或者正在準備著什麽?
秦檜無法安心,他不停地試探著。
韓世忠一直都蒙在鼓裏,張俊與岳飛有宿仇,兩者沒有交情,秦檜註定沒法知道什麽。他忐忑著,整個臨安的上層領導都惶恐不安,直到六七天之後,岳飛終於率領少量親兵進入臨安城。
岳飛來了。他意氣消沈,或許怨憤沖天;對未來仍有所希求,或者連番的遭遇讓他變得麻木,這都不重要,因為他想不到下面將要發生的事。
趙構按慣例召見了三大將,場面與從前相似,語言千篇一律。不過是“愛卿們忠勇冠世,朕以社稷之重倚重你們……”片刻之後笑容滿面、口幹舌燥,宣布散會,三大將各回各的賓館下榻。夜深人靜之後,另一項真正重要的工作悄悄地開始了。
當晚,直學士範同、林待聘兩人分別寫了三份制詞,用以任命張俊、韓世忠、岳飛分別為樞密院的兩位正使、一位副使。
這份詔書在第二天公布,岳飛等三人即日起至樞密院辦公,他們轄區內的軍政事務被同時分割,具體辦法是三大將主領的宣撫司被撤銷,軍隊番號一律改為禦前諸軍,由原先的二三把手,如岳家軍的張憲、王貴兩人,各領部下獨自成軍,直接向臨安負責。
這是分割軍隊,同時進行的還有切除智囊。岳飛的幕僚們,如朱芾、李若虛被調任地方官,嚴禁與岳飛接觸。
之後是上級制衡,任命秦檜黨羽林大聲任湖廣總領,管理鄂州大軍的錢糧,勒住岳家軍的生存命脈。如果這樣還不夠,趙構還派去了一位岳家軍的老朋友。
開除原淮北宣撫判官劉锜的軍職,改任荊南(今湖北省江陵)知府。宋廷規定他“或遇緩急,旁郡之兵許之調發”。
湖北旁郡,不外乎鄂州,這是以公文授權,劉锜可以視情況奪取岳家軍的軍權。
如果說劉锜奪權還在可行可不行,情願不情願之間的話,林大聲對岳家軍的剝奪則是強行介入的。何謂藩鎮,何謂大將,不外乎轄區內軍、政、財三權獨立。
這時不由分說,直接奪取了財權。
對韓世忠、岳飛來說,這個打擊是突然的,卻沒有致命。因為他們可以申訴、可以抗議,還可以搞些小動作反對。
但是真正致命的打擊瞬間到來,他們誰都沒有想到,同為三大將,在裁撤之列的張俊第一時間表態:“臣已到院治事,現管軍馬,伏望撥屬禦前使喚。”
張俊已經到樞密院上班了!
這讓韓、岳兩人何以自處,是仍然反對嗎?那樣首先面臨的就是軍方的分裂對抗,三大將內訌,前線直接動蕩,兩位不是為國為民的忠臣良將嗎,會忍心付出這樣的代價嗎?
答案顯而易見。韓、岳只能沈默。
哪怕被人背後捅了刀子,也要時刻堅守底線。這就是有原則的人的悲哀,總是束手縛腳,覺得處處都是花瓶瓷器,不可以打碎,於是碎的就只能是自己!
這一切都在趙構、秦檜的計劃之中。等三大將都到樞密院報到上班之後,趙構再一次召見了他們。這一次他說:
“朕當初給你們一路宣撫之權,這很小。現在把國家軍事首腦重地樞密院交給你們統領,這權力很大。你們要同心同德為國家服務,要團結,別分彼此,這樣我們宋朝的兵力就聯合在一起不可抵禦了。如此一來,像金兀術之流隨時都可能掃除!”
這段話,誰能挑出毛病來嗎?
一路宣撫之權,與樞密院長官相比,大小的確不同。三大將變成兩正使、一副使,可說總攬軍隊,理論上千真萬確操執軍隊權柄。三人同在一間辦公室裏上班,隨時溝通,的確比從前遠隔千裏、互相鬥氣強得多。那麽千對萬對,哪裏出錯了呢?
韓、岳兩人總不能直接喊出來“你們搞陰謀詭計騙人奪權”吧?
這就是政治。搞得每個人都心知肚明,卻有苦說不出。不是不能說,而是說出來了會更尷尬、更難堪,損失更大。
趙構十五年之後終於成長為一個合格的、超群的政客了。他對三大將說的上面那番話,並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淺薄表現,而是對下一個更重要的進程的鋪墊。
三大將啞口無言之後,趙構以同樣的論調向各軍區的三大將原下屬們發令。命令裏有宣告:“朕昨命虎臣,各當閫寄,雖相望列戍,已大暢於軍聲。”
你們的首領已經升官當了樞密使,不回轄區了。
有指示:“……凡爾有眾,朕親統臨。肆其偏裨,鹹得專達。”
你們統統歸我指揮,無論是大將小將偏將準備將,都有直接跟我聯系的權利和義務。
有許諾:“……簡閱無廢其舊,精銳有加於初。”
大家不要心慌,歸我指揮後不僅不會裁軍,還會增加軍隊精銳的數量。放心吧,絕對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。
有獎勵:“……高爵重祿,朕豈遐遺。尚攄忠義之誠,共赴功名之會。”
高官厚祿都等著你們,我絕不食言。只要你們都保持忠義之心,就可以成批量地升官發財得獎狀!
截至這裏,趙構終於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奪權程序,把三大軍區從長官到士兵全體拿下。其行事目的、具體手段,都跟一百五十多年前那次著名的皇宮吃請相似。所以,很多史書都稱趙構這段叫“第二次杯酒釋兵權”。
誠然,從目的性上說,這沒錯。真的很像!南宋借此收回了兵權,再一次讓軍隊為政黨服務,從政權的穩定性上說,做得沒錯。
但兩者之間實在有太多的不一樣了,根本沒法相比。
趙匡胤裁撤了符彥卿、慕容延釗、韓令坤等老一輩戰將,手邊早就準備好了曹彬、潘美等親信,何況他本人就是無敵將軍,一生保持不敗的戰績。可以說,那一次杯酒釋兵權根本無損於北宋的戰力。可這時趙構裁掉了韓、岳、張、劉,南宋還剩下了誰?
更何況一百五十餘年前,趙匡胤只是舉起酒杯稍微示意,身邊所有軍人立即馴服,不僅服從,而且從心裏往外地感恩。
趙匡胤開歷史之先河,於五代末期以不流血的方式交接權力。這是擁有偉大的勇氣、偉大的仁德,外加無窮的魅力才能成功地執行的。
反觀趙構這次奪兵權,事先開始算計、分化,安插內奸,之後騙人進京、連夜頒詔、先斬後奏、歪理正說,同時還派人下黑手,接管軍區要害……招招用得陰損卑劣,上不得臺面。哪怕執行成功了,也和部下們結成了死仇,就算部下們不記仇,他自己都不安心。
於是,才有了後來發生的事。
眼下三大將都開始就地上班了。他們誰都沒搬來家眷,而是顯出很渴望的樣子,脫下鎧甲,換上長袍,每天坐著轎子去樞密院坐板凳。
這時是宋紹興十一年(公元1141年)四月中旬,三位前大將、現任樞密大入神色平和、動作舒緩、面帶微笑,顯得非常文雅。尤其是韓世忠和岳飛,兩人的角色轉換得非常快,迅速把文官這一角色當出了獨特的做派。
韓世忠上朝,戴了一頂很有特色的帽子,準確地說是條頭巾。該巾稱作“一字巾”,據說以特殊手法纏在頭上,顯得與眾不同。韓世忠每天戴著它上朝、下班,之後由幾個親兵陪著,在風景如畫的早春時節,在臨安城裏走走逛逛,心情很好的樣子。
每天他都站在橋頭看風景,看風景的人都看著他。他的“一字巾”裝飾了臨安城,成了臨安城的一景。有些人氣得臉色發青……
岳飛沒有奇裝異服,他一絲不茍地生活,每天上班下班,很大眾地混在文官群中。如果一定要說他有哪些不同的話,那就是他有時會解開衣襟,披襟雍容,很有悠閑之態。他有一筆好字,有滿腹的詩書,有卓越的見識,有傳奇的經歷。
這些讓他迅速進入了文人的世界裏,並成為中心。但他很低調,每當被問及國事時,他總是說自己只想歸隱山林,向往安靜的生活。
以上,韓世忠、岳飛的工作和生活態度怎麽樣?平心而論,絕口不提國事,上繳一切權力,按時上班下班,行動不離領導的視線。
還要讓人怎樣,才算是合格呢?
可仍然出問題了。當韓世忠戴著一字巾招搖過市時,當岳飛披襟雍容與士大夫溫顏聊天時,秦檜氣得臉色發青,他非常不舒服。
我承認自己知識淺薄,對大人物們的心理變化掌握不足。因為我實在是沒看出來韓、岳如此舉動犯了什麽錯,把秦檜刺激得越來越沖動,乃至於提前實施了下面的計劃。
三大將於四月中旬上班,到五月初時,一條皇命頒布——令樞密院正使張俊、副使岳飛出差去楚州,“拊循”韓世忠舊部,並把這支部隊調到長江南岸的重鎮鎮江府。
韓、岳二人,先從韓世忠開始清洗。
至於為什麽,應該很簡單,只是數字化的計算而已。岳家軍之強,冠於當時,以一軍壓全國,這是無爭的事實。這時雖然岳飛在都城被監管中,可鄂州仍然是前岳家軍的天下,軍隊還是那些軍隊,將官還是那些將官,如果先動岳飛,刺激到那股力量,很可能會江山變色、玉石俱焚。
與其那樣,莫不如先解決韓世忠。
最近幾年,韓世忠的力量在下降,韓家軍的實力遠不如從前,而他本人對朝廷的態度也沒有最初那樣忠誠了。比如他反對宋金和談,居然敢於私下出兵伏擊金使。這是岳飛都不敢做出來的事,韓世忠不僅幹了,而且還連幹了兩次。
這讓趙構把韓世忠的名字從忠臣名單上劃了下去。在收兵權的全盤計劃中,首攻韓世忠是早就制訂好了的,在最開始就露出了苗頭。
韓世忠覺得自己資格老、功勞大,尤其是有苗劉之變時的救駕之功,與眾不同。於是在趙構明令三大將只許保留少數親兵之後,多留了三十來個背嵬軍。這讓趙構很不爽,他親筆寫詔書,命令韓世忠立即把多留的人趕回楚州去。
在這次清洗楚州的行動之前,秦檜看似有意優待岳飛,私下裏約見了一次。
這是岳飛、秦檜之間唯一的一次私下見面。準確地說,是單獨見面。對岳飛而言,如果是純私人性質的約見,他絕不會搭理秦檜。
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聲稱秦檜是禍國的奸臣!這讓兩人之間沒有半點轉圜的餘地。
而在秦檜,什麽都是有價格的,只要值得,他不會介意去幹任何事。比如約見一下岳飛,同時讓臉上的表情甜蜜些。
秦首相提示岳副樞密關於此次楚州公幹需要註意的事項,朝廷希望探明韓世忠歷年的工作態度,搜集需要的證據,並著重強調了四個字——“且備反側”。反側,指不順從、不安定。
這是指要岳飛註意,楚州方面的韓家軍有可能不聽話,會傷害他。也是在暗示,朝廷希望楚州出事,讓那邊的兵不聽話。進而引申宋廷要拿韓世忠開刀,罪名就從這次楚州公於產生,由張俊,岳飛來提供。
這是赤裸裸的陷害和收買!
岳飛大怒,當場拒絕:“世忠既歸朝,則楚州之軍,即朝廷之軍也。”這是宗旨。
“若使飛捃摭同列之私,尤非所望於公相者。”、捃摭,指收集。讓我岳飛收集羅織同列大將的所謂證據,恐怕要讓你失望了。
秦檜氣得臉上立即變色了。
幾句話讓兩人的裂痕變得更大,把對方看得更清楚了。雙方都憤怒到抓狂,而且理由充足。在岳飛看來,他說的是公理,是這世上最正確的公理。難道平白害人是對的嗎?他當然要拒絕,甚至回擊,讓這個無恥之徒感到羞恥!
而秦檜說的是現實,這世上最實際、最管用的玩意兒,靠這個才能活下去、榮耀下去。無數的史實早就證明了秦檜們的無敵性。
雙方都氣得頭暈,當天不歡而散,各奔前程。
岳飛走在去楚州的路上,知道了整件事的走向。其實對付韓世忠的行動已經在進行中,有人誣告韓世忠的親信部將耿著謀反,耿著己被關押,已經招供是受韓世忠的主使。光這一條就足以讓韓世忠身敗名裂,無數的罪名會不停地疊加起來,直到把韓世忠打倒。
至於秦檜私下裏誘惑岳飛,不過是驅虎吞狼,進一步制造三大將之間的矛盾,讓後面的事更加好辦些罷了。知道了這些,岳飛的反應再一次證實了他為什麽是岳飛。
韓世忠與岳飛是同等級人物,甚至資歷更老、與皇帝的情分更深。他都被朝廷無中生有羅列罪名,那麽從常理上看岳飛應該警醒、應該膽怯。朝廷已經在殺猴駭雞,他就應該變得識時務。
至少要明哲保身,置身事外。
可岳飛卻連夜寫信向韓世忠報警,通知老韓有人在搞事整他,快想辦法,信及時送到,耿著的案子還沒有定性,韓世忠第一時間趕去皇宮,求見趙構。趙構在短時間裏回憶了十五年間韓世忠的表現,發覺除了在抗金的態度上韓世忠不那麽溫順之外,其他一切無可挑剔。於是,他大發恩典,允許韓世忠進宮見面。
是允許見面,而不是免罪。
既然是態度上的問題,那麽就要用態度來挽回。韓世忠的屈辱時刻來臨了,這位威風凜凜縱橫一世、無論何時都以鐵血面目示人的韓大將軍在皇帝的面前跪下,“號泣”,舉起自己傷痕累累僅剩四根且不能彎曲動彈的手指向趙構認錯乞憐。
嗯,這態度還過得去。
趙構滿意了,愉快的情緒有益於回憶,他想起了更多韓世忠歷年的優秀服務業績,他決定還是寬宏大量一些。
他微笑著下令,耿著一案至此了結。耿著“杖脊”,刺配海南。所謂的謀反只與此人有關,沒有其他的涉案人員。
韓世忠的命保住了,至於楚州方面,一切還在繼續中。
張俊、岳飛蒞臨楚州。岳飛直接入住楚州知州的衙門裏,而張俊不同,他在城外安營紮寨,搞得像行軍打仗一樣。
開始辦公,第一步是清點兵籍。韓世忠從軍近三十年,韓家軍威名震世,有太多神奇的故事流傳。到底怎樣,誰也不清楚。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對它的公開清查。結果是驚人的,楚州獨當一面,抗金十餘年,迫使金軍不能渡江。這之外,還不時進軍北伐,做到這些,兵力居然只有三萬。
岳飛不禁感嘆,韓世忠真是個非凡的人!
張俊在旁邊無動於衷,他關心的是趙構、秦檜的指令。這時他掩上兵籍冊,對岳飛說:“鵬舉,我們得把韓世忠的軍隊帶到鎮江府,這只是命令之一。更重要的是,得把背嵬軍安全、完整地帶到臨安城。”
岳飛不由自主地震驚了,他的神情一定瞬間變得兇狠猙獰。張俊,你要幹什麽?這是在私拆韓世忠的嫡系,不僅會毀了這支軍隊,還會毀掉韓世忠的根基!
這是軍隊裏最大的禁忌,只有南渡初期各大將整合軍隊時用過這招。現在是什麽時候,背後捅刀子,居然這樣歹毒徹底。
而這種事,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由張俊來幹。張俊、韓世忠是多年的戰友,平時私交很深,是雙重的兒女親家,想不到一時的權貴利誘,就讓他如此背信棄義。
岳飛再一次做出了岳飛式的回答。他說:“國家只有你我三四人能戰,恢覆大計全在我們身上,萬一以後皇上命韓樞密覆出領軍,到時我們有何面目與他相見?”
張俊啞口無言,像秦檜一樣氣得滿臉冒青筋。
當天兩人氣得頭暈,不歡而散,各辦各事。
岳飛很簡單,他坐在楚州知州衙門裏想心事。近期一系列的事像閃電一樣發生,讓他措手不及。這都代表了什麽?還會再發生什麽?乃至於就在眼下的楚州,秦檜一千人在已經扳倒韓世忠之餘,還要再幹什麽?
這讓他寢食難安,山雨欲來風滿樓,劫難將至,大禍臨頭。他卻想不出問題出在哪兒,還有劫難的絕望度有多大。
可他清晰地知道自己無能為力。說到底,難道他能對抗皇權,對抗相權嗎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岳飛如是說。
國家當斷不斷,縱敵玩寇,使本在羅網中的金軍逃脫。這本是最卑劣的將軍們鞏固自身地位才使用的下三爛招數,可一個國家居然用了。它是想應付誰,想要挾誰,想毀滅誰?!
國家公然做這樣的事,前途何在,如何得了?
至於修德。
一個人總要有一顆真摯、理智、光明的本心,才會做出光明、理智的事來。看趙構前半生的所作所為,之所以倒行逆施莫名其妙,都是因為他的心術不正。
修德是很重要的。
世人的眼睛是亮的,清楚岳飛說的是不是實話,是不是對的。
這句話只是開端,淮西之戰剛剛結束,各個細節都在眼前,岳飛憤懣難當,說了第二句、第三句話。他轉向張憲說:
“張太尉,我看像張家軍那樣的兵馬,你只消帶領一萬人去,就可以把他們蹉踏了。”
又轉向董先說:
“董太尉,像韓家軍那樣的兵馬,我看你不消帶一萬人去,就可以把他們蹉踏了。”
這兩句話在正常狀態下看來,是很不合適的,會引起中國人第一時間的反感。為什麽呢?不外乎“做人”的道理。
做人要時刻謙卑、時刻低調。柔弱既然勝剛強,那麽即使事實真的是那樣,也不能直說!哪怕張俊、韓世忠真的退化到那種地步,你岳飛也不能這樣公開評判攻擊,惡化同志關系。
可他說的是不是實話呢?張俊拋開不論,這人是什麽貨色,歷史清楚,包括他自己都很清楚。至於韓世忠,黃天蕩時的韓世忠到哪兒去了?以幾千兵馬截擊十萬金軍,置生死於度外、置利害官爵金銀於度外,什麽都不在乎,只要歸還二帝、歸還河山的韓世忠到哪兒去了?
應該說,他才是第一個提出還我河山的人。可是,現在這人怎麽了?只是截斷退路而已,就直接撤退了。他本來應該不管張俊怎樣,不管臨安怎樣,率水軍截斷淮河,以一部之力斷金軍退路,讓這場戰鬥不得不打起來!
時間在變,一切都在變。唯一沒變的岳飛在失望之餘難免口出怨言。這一次,論道理他沒有任何錯誤。而在另外一些層面上,他卻錯得很幼稚。
如此三句話說完,淮西之戰才算真正結束。剩下的就是老節目,去臨安述職,說一下在這次工作中各自的表現。
張俊是最積極的,他沒等趙構下詔書集合,就先寫了份奏章。裏面大篇幅展示了柘臯之戰的勝利,突出了楊沂中勇於首戰的英勇,以及他個人臨危不亂反敗為勝的指揮藝術,最後指責了劉锜的作戰不力。如此會戰,被寄予厚望的精銳之師居然不見作為。
不作為,是重罪!
這之後,張俊單獨用一章詳細論述了岳飛的問題。岳飛行動遲緩,久久不上戰場,耽誤了一次又一次的殲敵良機。甚至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,也不見近在咫尺的他伸出援手。
為什麽會這樣?為什麽除遠在川陜的吳家軍之外,全體戰將都已蒞臨戰場,參與此戰,唯獨岳飛坐視生死,置國家利益於不顧?
這不是單純的表面現象,聯系此前岳飛一貫的好戰表現,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。為國家利益出發,一定要謹慎對待,認真研究。
什麽叫倒打一耙?而這只是張俊表演的開始。他長年泡在臨安城裏,和皇帝、首相近距離接觸。一個龐大的計劃在這幾個人心裏生成,而張俊是重要的棋子,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。
三大將應召入朝述職,張俊輕車熟路,最先到達,其實也可以說他從淮西戰場下來之後直接就回臨安了。第二個是楚州方面的韓世忠,他的距離相對近一些。
韓、張入朝,臨安震動。從規格上講,這本是一次例行的述職會議而已,是某次重大國事過後,皇帝、宰執、大將們的一次碰頭會,總結一下經驗教訓罷了,有什麽大不了的?
細心的人會發現,已經發展壯大到不講理、不認錯、不辭職等地步的秦首相居然一反常態,又變回到從前那個“甜蜜的秦檜”了。
秦檜連日設大宴款待韓世忠、張俊,與之親切交談,內容涉及軍事、政治、家庭、生活等方方面面,時不時地還說起岳飛。
他與你們三大將最近有過什麽交流嗎?
這讓韓世忠深深地不解,讓張俊表面上迷惑。張俊當然知道秦檜這麽反常是為了什麽,他們私下裏制訂了一個大計劃,要一舉剝奪所有大將的軍權。這樣做的風險可想而知。此時此刻,南宋三大將的勢力要遠超晚唐時期那些割據的藩鎮,如果計劃暴露,三人串通謀反,臨安小朝廷毫無反抗能力,會被瞬間推翻。
於是乎,奪權在理論上的第一步是保密。只有把三大將都聚攏到臨安城裏,才有可能實施下面的計劃。可要是真的這樣做的話,仍然會魚死網破。
因為沒人會坐等失去一切。要讓對方接受安樂死,首先就要讓對方失去反抗的能力。秦檜以一個頂級陰謀家的身份,準確地看出了最關鍵的問題——分化三大將內部。
他許諾張俊,只要協助朝廷收回兵權,那麽從此以後,張俊將總攬南宋軍事。這一提議由秦檜提出,被趙構默許。張俊仔細衡量,發現這完全是為他量身定造的。登上軍權之巔,踩倒韓世忠、岳飛,還有比這更讓人享受的事嗎?
他沒有理由不答應。
這之後,趙構才宣召三大將入朝述職。張俊來了,韓世忠不明真相地來了,可岳飛還沒到。這讓秦檜心驚肉跳。岳飛是南宋軍力之冠,他一人足以壓倒全國,他沒來,真的是鄂州相對較遠嗎?還是暗中知道了什麽,或者正在準備著什麽?
秦檜無法安心,他不停地試探著。
韓世忠一直都蒙在鼓裏,張俊與岳飛有宿仇,兩者沒有交情,秦檜註定沒法知道什麽。他忐忑著,整個臨安的上層領導都惶恐不安,直到六七天之後,岳飛終於率領少量親兵進入臨安城。
岳飛來了。他意氣消沈,或許怨憤沖天;對未來仍有所希求,或者連番的遭遇讓他變得麻木,這都不重要,因為他想不到下面將要發生的事。
趙構按慣例召見了三大將,場面與從前相似,語言千篇一律。不過是“愛卿們忠勇冠世,朕以社稷之重倚重你們……”片刻之後笑容滿面、口幹舌燥,宣布散會,三大將各回各的賓館下榻。夜深人靜之後,另一項真正重要的工作悄悄地開始了。
當晚,直學士範同、林待聘兩人分別寫了三份制詞,用以任命張俊、韓世忠、岳飛分別為樞密院的兩位正使、一位副使。
這份詔書在第二天公布,岳飛等三人即日起至樞密院辦公,他們轄區內的軍政事務被同時分割,具體辦法是三大將主領的宣撫司被撤銷,軍隊番號一律改為禦前諸軍,由原先的二三把手,如岳家軍的張憲、王貴兩人,各領部下獨自成軍,直接向臨安負責。
這是分割軍隊,同時進行的還有切除智囊。岳飛的幕僚們,如朱芾、李若虛被調任地方官,嚴禁與岳飛接觸。
之後是上級制衡,任命秦檜黨羽林大聲任湖廣總領,管理鄂州大軍的錢糧,勒住岳家軍的生存命脈。如果這樣還不夠,趙構還派去了一位岳家軍的老朋友。
開除原淮北宣撫判官劉锜的軍職,改任荊南(今湖北省江陵)知府。宋廷規定他“或遇緩急,旁郡之兵許之調發”。
湖北旁郡,不外乎鄂州,這是以公文授權,劉锜可以視情況奪取岳家軍的軍權。
如果說劉锜奪權還在可行可不行,情願不情願之間的話,林大聲對岳家軍的剝奪則是強行介入的。何謂藩鎮,何謂大將,不外乎轄區內軍、政、財三權獨立。
這時不由分說,直接奪取了財權。
對韓世忠、岳飛來說,這個打擊是突然的,卻沒有致命。因為他們可以申訴、可以抗議,還可以搞些小動作反對。
但是真正致命的打擊瞬間到來,他們誰都沒有想到,同為三大將,在裁撤之列的張俊第一時間表態:“臣已到院治事,現管軍馬,伏望撥屬禦前使喚。”
張俊已經到樞密院上班了!
這讓韓、岳兩人何以自處,是仍然反對嗎?那樣首先面臨的就是軍方的分裂對抗,三大將內訌,前線直接動蕩,兩位不是為國為民的忠臣良將嗎,會忍心付出這樣的代價嗎?
答案顯而易見。韓、岳只能沈默。
哪怕被人背後捅了刀子,也要時刻堅守底線。這就是有原則的人的悲哀,總是束手縛腳,覺得處處都是花瓶瓷器,不可以打碎,於是碎的就只能是自己!
這一切都在趙構、秦檜的計劃之中。等三大將都到樞密院報到上班之後,趙構再一次召見了他們。這一次他說:
“朕當初給你們一路宣撫之權,這很小。現在把國家軍事首腦重地樞密院交給你們統領,這權力很大。你們要同心同德為國家服務,要團結,別分彼此,這樣我們宋朝的兵力就聯合在一起不可抵禦了。如此一來,像金兀術之流隨時都可能掃除!”
這段話,誰能挑出毛病來嗎?
一路宣撫之權,與樞密院長官相比,大小的確不同。三大將變成兩正使、一副使,可說總攬軍隊,理論上千真萬確操執軍隊權柄。三人同在一間辦公室裏上班,隨時溝通,的確比從前遠隔千裏、互相鬥氣強得多。那麽千對萬對,哪裏出錯了呢?
韓、岳兩人總不能直接喊出來“你們搞陰謀詭計騙人奪權”吧?
這就是政治。搞得每個人都心知肚明,卻有苦說不出。不是不能說,而是說出來了會更尷尬、更難堪,損失更大。
趙構十五年之後終於成長為一個合格的、超群的政客了。他對三大將說的上面那番話,並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淺薄表現,而是對下一個更重要的進程的鋪墊。
三大將啞口無言之後,趙構以同樣的論調向各軍區的三大將原下屬們發令。命令裏有宣告:“朕昨命虎臣,各當閫寄,雖相望列戍,已大暢於軍聲。”
你們的首領已經升官當了樞密使,不回轄區了。
有指示:“……凡爾有眾,朕親統臨。肆其偏裨,鹹得專達。”
你們統統歸我指揮,無論是大將小將偏將準備將,都有直接跟我聯系的權利和義務。
有許諾:“……簡閱無廢其舊,精銳有加於初。”
大家不要心慌,歸我指揮後不僅不會裁軍,還會增加軍隊精銳的數量。放心吧,絕對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。
有獎勵:“……高爵重祿,朕豈遐遺。尚攄忠義之誠,共赴功名之會。”
高官厚祿都等著你們,我絕不食言。只要你們都保持忠義之心,就可以成批量地升官發財得獎狀!
截至這裏,趙構終於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奪權程序,把三大軍區從長官到士兵全體拿下。其行事目的、具體手段,都跟一百五十多年前那次著名的皇宮吃請相似。所以,很多史書都稱趙構這段叫“第二次杯酒釋兵權”。
誠然,從目的性上說,這沒錯。真的很像!南宋借此收回了兵權,再一次讓軍隊為政黨服務,從政權的穩定性上說,做得沒錯。
但兩者之間實在有太多的不一樣了,根本沒法相比。
趙匡胤裁撤了符彥卿、慕容延釗、韓令坤等老一輩戰將,手邊早就準備好了曹彬、潘美等親信,何況他本人就是無敵將軍,一生保持不敗的戰績。可以說,那一次杯酒釋兵權根本無損於北宋的戰力。可這時趙構裁掉了韓、岳、張、劉,南宋還剩下了誰?
更何況一百五十餘年前,趙匡胤只是舉起酒杯稍微示意,身邊所有軍人立即馴服,不僅服從,而且從心裏往外地感恩。
趙匡胤開歷史之先河,於五代末期以不流血的方式交接權力。這是擁有偉大的勇氣、偉大的仁德,外加無窮的魅力才能成功地執行的。
反觀趙構這次奪兵權,事先開始算計、分化,安插內奸,之後騙人進京、連夜頒詔、先斬後奏、歪理正說,同時還派人下黑手,接管軍區要害……招招用得陰損卑劣,上不得臺面。哪怕執行成功了,也和部下們結成了死仇,就算部下們不記仇,他自己都不安心。
於是,才有了後來發生的事。
眼下三大將都開始就地上班了。他們誰都沒搬來家眷,而是顯出很渴望的樣子,脫下鎧甲,換上長袍,每天坐著轎子去樞密院坐板凳。
這時是宋紹興十一年(公元1141年)四月中旬,三位前大將、現任樞密大入神色平和、動作舒緩、面帶微笑,顯得非常文雅。尤其是韓世忠和岳飛,兩人的角色轉換得非常快,迅速把文官這一角色當出了獨特的做派。
韓世忠上朝,戴了一頂很有特色的帽子,準確地說是條頭巾。該巾稱作“一字巾”,據說以特殊手法纏在頭上,顯得與眾不同。韓世忠每天戴著它上朝、下班,之後由幾個親兵陪著,在風景如畫的早春時節,在臨安城裏走走逛逛,心情很好的樣子。
每天他都站在橋頭看風景,看風景的人都看著他。他的“一字巾”裝飾了臨安城,成了臨安城的一景。有些人氣得臉色發青……
岳飛沒有奇裝異服,他一絲不茍地生活,每天上班下班,很大眾地混在文官群中。如果一定要說他有哪些不同的話,那就是他有時會解開衣襟,披襟雍容,很有悠閑之態。他有一筆好字,有滿腹的詩書,有卓越的見識,有傳奇的經歷。
這些讓他迅速進入了文人的世界裏,並成為中心。但他很低調,每當被問及國事時,他總是說自己只想歸隱山林,向往安靜的生活。
以上,韓世忠、岳飛的工作和生活態度怎麽樣?平心而論,絕口不提國事,上繳一切權力,按時上班下班,行動不離領導的視線。
還要讓人怎樣,才算是合格呢?
可仍然出問題了。當韓世忠戴著一字巾招搖過市時,當岳飛披襟雍容與士大夫溫顏聊天時,秦檜氣得臉色發青,他非常不舒服。
我承認自己知識淺薄,對大人物們的心理變化掌握不足。因為我實在是沒看出來韓、岳如此舉動犯了什麽錯,把秦檜刺激得越來越沖動,乃至於提前實施了下面的計劃。
三大將於四月中旬上班,到五月初時,一條皇命頒布——令樞密院正使張俊、副使岳飛出差去楚州,“拊循”韓世忠舊部,並把這支部隊調到長江南岸的重鎮鎮江府。
韓、岳二人,先從韓世忠開始清洗。
至於為什麽,應該很簡單,只是數字化的計算而已。岳家軍之強,冠於當時,以一軍壓全國,這是無爭的事實。這時雖然岳飛在都城被監管中,可鄂州仍然是前岳家軍的天下,軍隊還是那些軍隊,將官還是那些將官,如果先動岳飛,刺激到那股力量,很可能會江山變色、玉石俱焚。
與其那樣,莫不如先解決韓世忠。
最近幾年,韓世忠的力量在下降,韓家軍的實力遠不如從前,而他本人對朝廷的態度也沒有最初那樣忠誠了。比如他反對宋金和談,居然敢於私下出兵伏擊金使。這是岳飛都不敢做出來的事,韓世忠不僅幹了,而且還連幹了兩次。
這讓趙構把韓世忠的名字從忠臣名單上劃了下去。在收兵權的全盤計劃中,首攻韓世忠是早就制訂好了的,在最開始就露出了苗頭。
韓世忠覺得自己資格老、功勞大,尤其是有苗劉之變時的救駕之功,與眾不同。於是在趙構明令三大將只許保留少數親兵之後,多留了三十來個背嵬軍。這讓趙構很不爽,他親筆寫詔書,命令韓世忠立即把多留的人趕回楚州去。
在這次清洗楚州的行動之前,秦檜看似有意優待岳飛,私下裏約見了一次。
這是岳飛、秦檜之間唯一的一次私下見面。準確地說,是單獨見面。對岳飛而言,如果是純私人性質的約見,他絕不會搭理秦檜。
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聲稱秦檜是禍國的奸臣!這讓兩人之間沒有半點轉圜的餘地。
而在秦檜,什麽都是有價格的,只要值得,他不會介意去幹任何事。比如約見一下岳飛,同時讓臉上的表情甜蜜些。
秦首相提示岳副樞密關於此次楚州公幹需要註意的事項,朝廷希望探明韓世忠歷年的工作態度,搜集需要的證據,並著重強調了四個字——“且備反側”。反側,指不順從、不安定。
這是指要岳飛註意,楚州方面的韓家軍有可能不聽話,會傷害他。也是在暗示,朝廷希望楚州出事,讓那邊的兵不聽話。進而引申宋廷要拿韓世忠開刀,罪名就從這次楚州公於產生,由張俊,岳飛來提供。
這是赤裸裸的陷害和收買!
岳飛大怒,當場拒絕:“世忠既歸朝,則楚州之軍,即朝廷之軍也。”這是宗旨。
“若使飛捃摭同列之私,尤非所望於公相者。”、捃摭,指收集。讓我岳飛收集羅織同列大將的所謂證據,恐怕要讓你失望了。
秦檜氣得臉上立即變色了。
幾句話讓兩人的裂痕變得更大,把對方看得更清楚了。雙方都憤怒到抓狂,而且理由充足。在岳飛看來,他說的是公理,是這世上最正確的公理。難道平白害人是對的嗎?他當然要拒絕,甚至回擊,讓這個無恥之徒感到羞恥!
而秦檜說的是現實,這世上最實際、最管用的玩意兒,靠這個才能活下去、榮耀下去。無數的史實早就證明了秦檜們的無敵性。
雙方都氣得頭暈,當天不歡而散,各奔前程。
岳飛走在去楚州的路上,知道了整件事的走向。其實對付韓世忠的行動已經在進行中,有人誣告韓世忠的親信部將耿著謀反,耿著己被關押,已經招供是受韓世忠的主使。光這一條就足以讓韓世忠身敗名裂,無數的罪名會不停地疊加起來,直到把韓世忠打倒。
至於秦檜私下裏誘惑岳飛,不過是驅虎吞狼,進一步制造三大將之間的矛盾,讓後面的事更加好辦些罷了。知道了這些,岳飛的反應再一次證實了他為什麽是岳飛。
韓世忠與岳飛是同等級人物,甚至資歷更老、與皇帝的情分更深。他都被朝廷無中生有羅列罪名,那麽從常理上看岳飛應該警醒、應該膽怯。朝廷已經在殺猴駭雞,他就應該變得識時務。
至少要明哲保身,置身事外。
可岳飛卻連夜寫信向韓世忠報警,通知老韓有人在搞事整他,快想辦法,信及時送到,耿著的案子還沒有定性,韓世忠第一時間趕去皇宮,求見趙構。趙構在短時間裏回憶了十五年間韓世忠的表現,發覺除了在抗金的態度上韓世忠不那麽溫順之外,其他一切無可挑剔。於是,他大發恩典,允許韓世忠進宮見面。
是允許見面,而不是免罪。
既然是態度上的問題,那麽就要用態度來挽回。韓世忠的屈辱時刻來臨了,這位威風凜凜縱橫一世、無論何時都以鐵血面目示人的韓大將軍在皇帝的面前跪下,“號泣”,舉起自己傷痕累累僅剩四根且不能彎曲動彈的手指向趙構認錯乞憐。
嗯,這態度還過得去。
趙構滿意了,愉快的情緒有益於回憶,他想起了更多韓世忠歷年的優秀服務業績,他決定還是寬宏大量一些。
他微笑著下令,耿著一案至此了結。耿著“杖脊”,刺配海南。所謂的謀反只與此人有關,沒有其他的涉案人員。
韓世忠的命保住了,至於楚州方面,一切還在繼續中。
張俊、岳飛蒞臨楚州。岳飛直接入住楚州知州的衙門裏,而張俊不同,他在城外安營紮寨,搞得像行軍打仗一樣。
開始辦公,第一步是清點兵籍。韓世忠從軍近三十年,韓家軍威名震世,有太多神奇的故事流傳。到底怎樣,誰也不清楚。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對它的公開清查。結果是驚人的,楚州獨當一面,抗金十餘年,迫使金軍不能渡江。這之外,還不時進軍北伐,做到這些,兵力居然只有三萬。
岳飛不禁感嘆,韓世忠真是個非凡的人!
張俊在旁邊無動於衷,他關心的是趙構、秦檜的指令。這時他掩上兵籍冊,對岳飛說:“鵬舉,我們得把韓世忠的軍隊帶到鎮江府,這只是命令之一。更重要的是,得把背嵬軍安全、完整地帶到臨安城。”
岳飛不由自主地震驚了,他的神情一定瞬間變得兇狠猙獰。張俊,你要幹什麽?這是在私拆韓世忠的嫡系,不僅會毀了這支軍隊,還會毀掉韓世忠的根基!
這是軍隊裏最大的禁忌,只有南渡初期各大將整合軍隊時用過這招。現在是什麽時候,背後捅刀子,居然這樣歹毒徹底。
而這種事,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由張俊來幹。張俊、韓世忠是多年的戰友,平時私交很深,是雙重的兒女親家,想不到一時的權貴利誘,就讓他如此背信棄義。
岳飛再一次做出了岳飛式的回答。他說:“國家只有你我三四人能戰,恢覆大計全在我們身上,萬一以後皇上命韓樞密覆出領軍,到時我們有何面目與他相見?”
張俊啞口無言,像秦檜一樣氣得滿臉冒青筋。
當天兩人氣得頭暈,不歡而散,各辦各事。
岳飛很簡單,他坐在楚州知州衙門裏想心事。近期一系列的事像閃電一樣發生,讓他措手不及。這都代表了什麽?還會再發生什麽?乃至於就在眼下的楚州,秦檜一千人在已經扳倒韓世忠之餘,還要再幹什麽?
這讓他寢食難安,山雨欲來風滿樓,劫難將至,大禍臨頭。他卻想不出問題出在哪兒,還有劫難的絕望度有多大。
可他清晰地知道自己無能為力。說到底,難道他能對抗皇權,對抗相權嗎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